2016年8月31日 星期三

國樂音色庫 Silk 用於數位配樂中的測試


以下為筆者過去使用 Silk 所創作的三首作品:

「遠古傳說」是筆者近期因應遊戲配樂市場對於中式史詩風格配樂的需求而製作的作品。中式配樂由於須使用數位國樂器,加上現有音色庫市場上的音色資料庫有限,且往往需要做許多細節的表情修飾,因此此種中式的史詩風格配樂難度並不亞於西式的史詩風格配樂,加上和聲設計上,與傳統西方和聲不同,也與傳統的國樂風格不盡相同,為了滿足一般遊戲玩家的音樂審美需求,往往需要同時融合五聲音階旋律材料與西方和聲,才易達到雅俗共賞之目的。有鑒於此,這首作品以比較商業化、通俗的風格去製作,在和聲設計上也較為簡易,但仍使用了一些對位的線條,來增加音樂的豐富度,例如開頭跟結尾的兩段音樂,梆笛、嗩吶的旋律其實是相互交替,彼此卻不相互衝突;中間段的音樂也是以複旋律的方式處理國樂器的部分,但為了通俗化,因此只特別強調了一條主旋律線。配器上以國樂器梆笛、京胡、嗩吶、琵琶搭配西洋管弦樂、以及太鼓、西洋樂器的大鼓。




下面這首作品則是取材自台灣民謠「思想起」發展而成,是為了一個舞蹈表演專案而創作的一首曲子,在處理手法上以比較高雅的風格來處理,並且加入的 vienna symphonic orchestra 的大提琴獨奏音色作為與國樂器對奏的西洋樂器。Silk 音色庫中的二胡的音色,再這首曲子中也有大量的運用,個人覺得其音色表情還蠻適合此種較為抒情的音樂作品。間的段落則是以節奏的表現為主,再逐漸加入音色、音響的發展手法。這首作品的風格可說並非純粹商業化的作品,但卻是筆者比較喜歡的風格之一。

整個作品的長度比較長,主要是為了配合舞蹈的需求,但這也是理論作曲主修訓練的作曲家與未受過專業訓練的商用音樂作曲家能力不同之處,理論作曲的訓練非常講究音樂的結構與曲式、材料的統一性,因此我們考慮的關於音樂性的細節會比較多,包括對位線條、音樂的對比段落、在有限的材料上做發展,而非像一些未經專業訓練的商用音樂作曲家,他們寫不了較長的曲子、曲子一長聽起來就會像音樂的流水帳一樣。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多數商業化的曲子都很短,使得這些作品的音樂性問題並不會太明顯地被凸顯。




下面這首曲子「追憶似水年華」則是由一位動畫藝術家委託的配樂創作,委託者要求作品在音樂上要帶有東方味,但又不可以太悲傷,因此這首作品有另一個旋律相同、專為客戶要求的西樂為主的版本,但我個人比較偏好下面這個加入國樂器的版本,因此結案之後,又繼續把這個作品改為國樂的版本。當然,這樣的風格並非台灣商業音樂的主流,但卻是筆者比較喜歡的風格之一。作品中有較多二胡音色的運用,網友們可以聽一下 Silk 這套音色庫的二胡可以擬真到何種程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